8月28日,由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委員會主辦,天津海事局承辦的中國航測發展30年成就展在天津舉行。
旨在總結回顧30年發展成就,研究分析當前形勢和任務,謀劃展望航測未來的本次展覽,展出內容包括中國第一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型航標旋轉燈器,裝備全套先進的海道測量、水下探測設備的無人遙控測量艇,完成300米以下深度海上搜尋的水下機器人等。
據中國航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劉功臣介紹,近年來,中國航海保障能力不斷增強,航標測繪行業從傳統業務、傳統技術向信息化、現代化、系統化和集成化的應用服務型發展,在保障航行安全、保護海洋環境、支持港口建設、應對海上突發事件、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30年間,沿海港口航標逐漸“亮起來”,重要燈塔的燈光射程提高到20海里以上,太陽能、波能等新能源也得到運用。一大批射程在22海里以上的大型燈塔和15海里以上的中、小型燈塔建成后,基本構建起燈光交叉覆蓋的“燈塔鏈”?,F代化無線電導助航系統建設加強,以目視航標為主的傳統助航系統實現了向目視航標與無線電航標相輔相成的現代化綜合助航系統的重大轉變。
針對航測未來發展,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李世新表示,我國沿海將逐步構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完善、性能可靠的綜合航海保障體系,集成沿海航標導助航系統、航海圖書系統、航海保障信息監測發布系統、海事航測應急反應系統等各類資源,為航海及其他海洋活動提供更為全面、及時、可靠和集成的綜合航海保障服務。
據了解,截至2011年,中國沿海管理的各類航標達10011座,航標船專用碼頭27個,航標保養基地38個,出版各港口航道圖388幅。